這是我近年來,或是誇張一點講「有史以來」我看過最好看的旅行記錄。

好看不是因為壯闊的景色描寫、有趣的市場觀察或是精細的人類學分析,是在看的同時能夠一起感受旅程的艱辛、挫折、反省、喜悅、失望與感動,體會到這段辛苦的不得了的自我追尋之旅。

為土耳其的熱情感動的同時,又對其民族性的偏執而失落,熱情招待旅人的親切,下一秒又得面臨給不給Money的心情調適,張子午對旅行中旅者和當地人的關係有深入的反省與體會,土耳其式的熱情對照希臘人的冷漠,這種冷漠的想像其實來自過度的期待,旅途中的孤寂感又是那樣的真實,面臨的危險也是那樣血淋淋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看了一邊冒冷汗的同時,也想大叫這種危險原來不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看到後面緊張有沒有得到A的愛情也是。

看這本書一開始捨不得把那些黏住的頁面割開,總是看得辛苦萬分,後來張子午說「真的要割它讀者也才參與進來」,所以後半部美工刀就變成我的書籤,我就這樣手握美工刀,割開那一面面殷殷盼盼,不那麼完美卻再真實不過的旅程,前進!


這是一本我會想買來送給朋友的書,必須要一起加入實體書的的動手參與來感受這樣的一段旅程。



張子午的blog 直到路的盡頭

寫在出版前夕

 


以下是書本介紹




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逃離我的所愛。我想要出發,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遠離南大陸的巨大海島,我只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論是村莊或者原野,只要不是在這裡就行。──費爾南多.佩索亞,《惶然錄》

  2007年6月到12月,炎夏到寒冬,亞洲到歐洲。

  一個人,一輛自行車。公路、爛路、鐵路、海路。

  沒有器材裝備目錄,沒有各國攻略指南,沒有美食情報,沒有熱門景點。

  只有廣闊無盡的地平線,以及與每張平凡臉孔交會的瞬間。

  從中國西安出發,橫越歐亞大陸,騎向陸地的盡頭葡萄牙羅卡角。

  「對我而言,流浪的日子總有一天結束;對無鄉的人而言,旅行就是生存。」
十八歲那年,他被大學退學,臨時起意騎乘自行車環島,第一次深切感受憑靠自己的力量前行所帶來的喜悅與真實。十年後,坐在令人窒息的辦公室裡,他決定再次上路,效法西行的玄奘與向東的馬可波羅,用自己身體的力量,騎著自行車穿越歐亞大陸這片廣大相連的土地。

  前方充滿了未知,如揮之不去的濃霧──被偷、被騙、被搶,迷路、缺水、飢餓……還能活著回來嗎?儘管如此,他仍選擇逃離現實的戰場,向路的盡頭出發。

  一開始,旅程並不那麼美好,廣漠無邊的土地,荒蕪單調的風景,孤獨無依的徬徨,幾乎讓他後悔。踩著踏板,他不停地跨越,跨越地理疆域,跨越恐懼極限,跨越人心邊界。漸漸地,惡劣的天候被美麗的星空取代,惡劣的路況被熱情的人們取代,惡劣的情緒被滿腔的愛取代。原本混沌不明的遠行理由,逐漸變得清晰;原本困惑不解的生命難題,逐漸得到解答。

  想逃離的,始終都在心裡,只是不曾面對;想追尋的,始終都在心裡,只是不曾挖掘。他以獨特的筆觸,細膩描繪15000公里旅程上的人文景致,以及自己內心深處那片模糊的風景。


2008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評審團特別獎

  旅遊與攝影部落格,在今年的參賽名單中明顯增加,部落格書寫的普及,讓越來越多出發前、歸途後,或正在上路的部落客們,已經開始習慣以攝影+文字+網路紀錄旅行中的每一個片刻。

  《直到路的盡頭》這個名稱並不美好,也帶出旅行者獨有的蕭瑟與寂然,完全沒有人們對旅遊時所應具備的愉悅與興奮。這整個部落格的確也呈現灰冷的氛圍,故事敘述時而精細時而俐落,文字中一絲浪跡天涯的浪漫與照片裡赤裸帶著尖銳的真實性巧妙融合,就像一個早已習慣輕裝便行的背包客,從突厥斯坦的工廠麻將桌、土耳其的貨車驚魂夜、烏魯木齊的腫瘤醫院,直述對人們生活的低層觀察與親身體驗。每一個地圖上不熟悉的地名與一張張的當地人物照片,立刻讓人從遙遠的世界片段產生與生命之間的關聯,作為一個「異人觀察」的旅途紀事,十分引人入勝去細細挖掘。

  這裡乍看是一個旅遊部落格,但看久了,卻又不怎麼像,一開始容易錯過,卻又能讓人頻頻回頭,一篇一篇去閱讀與我們的生活截然不同的深遂國度,在為數眾多的遊記書寫中,獲得了評審們的特別注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