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吉娜.B.納海的《裏海之雨》,在此之前我沒看過她另一本風評頗佳的《天使飛走的夜晚》,之後會想找來看。


借這本書是因為書背的介紹:被譽為馬奎斯、阿言德、童妮.摩里森等大師接班人的吉娜.B.納海,繼《天使飛走的夜晚》又一魔幻寫實傑作!她透過這一交纏著幽靈的黑色寓言,來審視繁華 落盡的伊朗社會,尤其是伊朗猶太人的命運。整本小說以一個嫁入豪門的灰姑娘故事,影射猶太人在一九七○年代巴勒維王朝時的境遇,充滿希望,也充滿失落,讓 人闔上書後,久久無法忘懷。

會想要知道多一點伊朗的歷史是因為實在太喜歡那部卡通《茉莉人生》,喜歡到把全套漫畫買回家還不夠,在課堂上因為導讀一篇德國學生運動發展的文章開始接觸伊朗近幾年政權轉變的故事,真的不勝欷噓。

這本書乍看之下在討論書中以第一人稱敘述的主人翁雅艾絲(Yaas),她的母親芭荷兒,當年是否應接受地位差距巨大的父親歐密德像是小孩般賭氣的示愛,而無視伊朗社會對出身階級的重視所招致強烈的不平等待遇,讓這樁婚姻在開始前就顯得多災多難。雅艾絲在引火自焚的瞬間,靈魂飄出,回到多年前的那個地方,她該不該阻止這個改變母親一生的邂逅,讓母親來得及在相遇之前逃離那讓她終日處在絕望與痛苦中的父親?

我可以告訴她,越過這條界線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分隔「是什麼」與「應該是什麼」之間的界線-但是我明白,這麼一來,我就剝奪了讓她敢於相信自己能擁有更好命運的勇氣,就摧毀了讓她願意在求婚者面前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再次睜開眼睛之後世界就會全然改觀的信心。P317

伊朗,是歷史課本中曾經讀過的波斯?是公元前曾經的安息帝國?薩珊王朝?是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建立的伊兒汗國?是在大航海時代不斷被帝國撕裂、瓜分的大博弈?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沒多久,巴勒維王朝推翻原本的政權,伊朗第一次成為這片土地的名字。


猶太人與信仰伊斯蘭教的伊朗人?


對原被伊斯蘭律法視為不潔而趕入猶太區集中管理的猶太人而言,巴勒維王朝的國王雷札因其在美受西化教育薰陶,開放猶太區,給猶太人重新起飛的機會:雷札國王也是伊朗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引進正式登錄姓氏概念的人。他創設政府辦公室,為新生兒和年紀比較大的人發放出生證明。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姓氏,無論和你家裡的其他人是否相同。(P183)


但在書中提及,就算是改了姓氏,那個曾經知道你過去背景的人,還是會讓你無法脫離過去因階級低下而沾染全身並延續至後代的偏見與歧視。吉娜的家庭正是因這個開放政策而獲利的猶太家庭,她的祖父拜此從事進口香菸致富,讓整個家族進入猶太上流社會。這樣的背景也是書中歐密德家庭的角色設定,吉娜顯然對從小到大生活的環境有犀利的見解和不滿,她將這些一開放猶太區就亟欲遠離過去身分的有錢家庭那貪婪的模樣形容地非常貼切,但這樣貪婪背後所要承擔的是:而猶太人呢,早在伊斯蘭教依傳入伊朗之後,就已經變成次等公民啦。(P23)


就算是富豪間仍有等級的差異,巴哈伊(Bahai)優於猶太,儘管註解上寫著這個:1844年創利於伊朗的宗教,倡議各主要宗教之本質同源,全人類應平等相處。(P23)



看似現代化的巴勒維王朝其實存在許多問題,伊朗人民不滿巴勒維王朝的親美政策,經濟發展的改革實際上只是讓本國的農民、平民變成廉價勞工(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錢都是大企業家獲得,以為攀上美國這個有錢的金主就能飛黃騰達?卻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可蘭經成為人民的心靈寄託,於是政府大舉鎮壓,接著曾被驅逐出境的何梅尼回到伊朗推翻政權,建立伊朗共和國,他的基本教義派更嚴格,對婦女的限制、對資本社會對享樂的敵意更加嚴苛,死傷更多,不只是因為與美國和伊拉克的兩伊戰爭,還有更多的政治犯死於自己國家的政治力量。

如果如此,要恢復以前的巴勒維王朝?那時儘管貧窮,但是「好像」擁有比較多的自由,起碼女人不用戴起黑紗、可以自由戀愛、可以聽搖滾唱片,還是進入何梅尼的掌控,以為可以獲得曾經許諾的那個未來?我猜這是吉娜要說的,面對失落與失望,該如何面對與撫平,因歷史留下的傷痛,一直還沒結束。

-->剛看了一些資料後才知道,對在伊朗的猶太人來說,何梅尼政權應該完全是個災難吧,失落與希望的折磨是以為巴勒維王朝能給予的沒有實現。

在我聽不見的時候,我變成在自己國土上被放逐的流浪者,但等我開始記不得聲音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從來未曾存在過。

面對你無法治癒,無法接受,無法克服的失落,你該怎麼辦呢?(P287)


這是寫吉娜離開伊朗以後,自此回不了家鄉的心情嗎?那個承諾要帶雅艾絲一起走的父親,拋棄了他的家庭他的祖國他的原罪遠離一切,是在寫吉娜面對回不去卻無法不在意的失落嗎?


不管是親美的巴勒維王朝白色革命所造成的貧富差距,還是何梅尼伊斯蘭基本教義的恐怖獨裁,苦難的都是人民:你是上帝的子民。墨守成規的教條、不平等的性別意識,皆因這句話背後殘酷的、各自表述的信仰機制席捲而來。


吉娜的文筆很流暢,她的每個句子都很長,但卻不會感覺拖泥帶水。她的故事在講社會和歷史的動盪,但卻不會讓沒有背景知識的我們感到吃力,她把在伊朗的猶太人的遭遇,開放的喜悅以及現實的處境寫得很生動,但最令人遺憾和悲傷的仍是充滿痛苦與折磨的愛情,以及這個甚至要懷疑起愛情是否曾經(互相)存在創造出的受害結晶,看完以後心情黯淡很久,為遙遠國度的政治力感到憤怒,為底下生活的人們感到悲傷,那陰魂不散的鬼魂像宿命,沒有為什麼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命定般糾纏著他們的一生,白馬王子與來自貧民階級的女孩終究得不到傳說中的幸福,也就謹此而已。

 


沒辦法光靠這本書了解伊朗局勢動盪的歷史,但也可以稍稍體會。


(不過顯然伊朗猶太人的命運,會比我以為的還要複雜多了,他們更是這樣歷史變革的受害者,歡迎拜託補充)

 (維基百科繁體中文版對伊朗的介紹讓我看了有點不舒服)


和今天伊朗女性處境的延伸:萬人連署,營救即將被處以中世紀死刑的伊朗女子sakineh

流動瓶子之行腳記錄《裏海之雨》,曾經,它是一種充滿希望的雨聲......以文找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