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中國半年的王冬最近凱旋歸國,吃飯時轉述那邊的論文口試概況,像是論文生產機器,我並不覺得唸研究所有啥了不起,有時候散發出唱秋的氛圍,是對於自由自在的環境感到得意。

王冬轉述去年交換來的朋友在人大論文口試的狀況,時間、評審的老師是被給定的,被抽中誰評你的論文要看運氣,評審的口委完全不懂你的領域是非常容易發生的事(包括指導教授不能參與口試)

七、八個人排排坐,輪流被提問,兩年規定好的畢業時間,不管你準備的如何,時間訂下了也只能硬著頭皮完成,生產機器每年這樣咻咻咻的產出很多研究生,是督促也是限制。

為什麼寫這個,是剛剛看到小搖寫的關於樂團補助的問題,當然我是完全沒有資格插上話,創作的東西能被更多人看到是值得開心的事,但是以何種形式以何種評分標準機制去判定那個資格永遠和實際發生的狀況拉扯。

對於自己寫的論文,能選擇給自己欣賞且認同其學術研究的教授口試,是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唸書最值得開心的事。

王冬轉述薛在論文寫道「台灣政府」時被口試委員糾正,說要改成「台灣當局」否則無法被審核通過,當下聽到我們心頭都是暖的,儘管曾經討論過為何台灣不願意依附盼見一個大母親的強盛,但他們終究心裡認同台灣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於是跳到陸客來台的問題,最近認識的另兩個從中國來台灣暑期遊學的大學生,提起陸客來台的諸多限制(資產證明、開放地區的限制以及很多只有旅行社能辦的手續),能來的人還是多以部分族群為主。

雖然我也很討厭人擠人、很吵雜的地方,但這到底該不該推託至所謂的陸客身上?台灣也有很多來自四面八方生活習慣不同的人,我在客運上也經常遇到講手機很大聲的人,也常遇到上廁所插隊的事情,夾雜著憤怒和不爽,但當下心平氣和表達意見的人又有多少?

至少我認識的中國朋友都很和善、有想法、討人喜歡,那麼又怎麼能以少部分放大來評斷全部?

寫到這邊突然線斷掉了,論述能力還是很差,先這樣-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