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蝸蝸,這是上禮拜天氣比較冷的時候,這禮拜通通穿短衣短褲吹冷氣啦)

最近這天氣太恐怖啦,番茄半夜熱到睡不安穩都需要冷氣隨侍在側,更是生命中首次面臨有點嚴重的尿布疹,看起來好癢好難受。

高中同學分享尿布疹的成因和尿布太久沒換累積細菌有關,尿布的品質,除了吸水、乾爽外,抑菌力也很重要。從上個月開始番茄從白幫改換大王境內,版型比較合不再有勒大腿的狀況,只要有尿也一定馬上換。

對付尿布疹晚上睡覺用貝恩膚屁屁隔天就好了,希望不會再出現,雖然母奶至今與MC好朋友失聯已久,但還記得夏天包覆衛生棉的悶熱感,也打算番茄暑假在家裡可以減少包尿布的時間,至於戒尿布則是隨緣不急。

 

即將跨過一歲三個月的番茄
突然愛上吃小橘子、蓮霧,重拾對水果的愛

 

番茄最近很愛幫小蝸蓋被子

 

語言的最初是用來表達的工具

語言模仿期的番茄能連結越來越多意義,能夠明確指出爸爸、媽媽、阿公、阿嫲、腳、鞋子、尿布、褲子、寶寶(小小兵)、狗狗(所有的動物)、捏捏(所有身體上的凹與凸)、蝸蝸(老皮和小蝸都被叫蝸蝸)

動詞會說坐坐、抱抱(要求陪玩)、開開(想玩玩具自己打不開時),鞋鞋有時候也是動詞,知道穿鞋穿外套可以出去會很主動

 

說到語言學習,原本有克制避免說娃娃語,覺得鞋子就鞋子講什麼鞋鞋,但跟著番茄重新認識語言,體會到語言最根本就是溝通的工具,對現階段的番茄來說,能夠進行有效的表達是重要的,因此容易發音的疊字不需要避免,能溝通就好,我們能夠知道番茄說褲褲,是指所有的衣服,我們會告訴她衣服,但不強迫她一定要和我們說一樣的,但曾經在路上聽到有阿嬤問孫:你愛愛嗎,應該是想問孩子你可愛嗎嗎?硬要把可愛講成愛愛,實在是嚇死我和韋哥XD刻意的疊字當然更沒有必要。

 

同樣的,所有有毛的動物都叫狗狗,所有的貓都叫蝸蝸,我們會和他說正確的名稱,但不勉強,更不會用批評的語氣糾正她,小童的學習從類化開始,一開始透過這種過度類化的方式認識世界,漸漸的才開始長出區辨能力,不需要著急。


喜歡洗澡前脫光光的時刻,躺在枕頭上很陶醉的樣子

聽到換布布會躺下等換尿布(但還是會亂扭)
聽到穿鞋會坐下等穿鞋(超級期待)
聽到洗嘴嘴會張嘴(但還是討厭刷牙)
聽到好棒會立馬自己拍手
看到電梯會知道可以下來走
離開電梯知道會被爸爸抱下樓手會自動張開
想回家或吸奶會對別人說掰掰

有欲望時會到處指著東西說這個、那個

不想被碰到時會撥開爸媽的手說欸修
回阿公阿嫲家則是會對阿公說嫲(要回家找阿嬤的意思)
和她說不可以、不能拿大多時候能接受放開停止動作
不確定能不能做的事情,會先用眼神徵求爸媽同意(如果獲得同意會超開心超滿足的笑)
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放開捏捏

 


除了語言模仿,也熱愛動作模仿
早上媽媽打死一隻蚊子,番茄出門前就一直在家裡跟著拍手打蚊子,和拍拍手的拍明顯不同

我用手指自己的身體說這是媽媽,番茄就也一直用手比劃自己的身體說媽媽

看到媽媽揉眼睛、小姐姐拉眼皮扮鬼臉,番茄也一直戳自己的眼睛(驚)

韋哥上禮拜天早上自己和小童奮戰
小童打爸爸、出現哭鬧行為,韋哥馬上板起臉來告訴番茄
哭鬧不能解決問題,番茄打人時讓她知道「妳這樣讓我很不舒服」
番茄也真的停止哭鬧、停止打人的動作
不要以為小孩還小聽不懂,其實他們都知道,只是剛開始學習人類的語言,不知道怎麼表達(是說很多大人學語言學了幾十年也不會啊)

 

不被愛的恐懼

說到表達
看到有部落客提及每次小孩之間吵架,小的就會一直狂哭哭一下午
大部分時候都冷處理,有一次真的受不了,問孩子到底要媽媽怎麼辦
小孩回:我要你愛我
我自己身邊就有好多這樣的孩子,你罵我、你不理我就是你不愛我了
大人都知道事情不是這樣(是吧?)但對孩子來說,不被愛的恐懼是非常真實的
所以我非常建議,不要以為小孩不懂,或者不要以為小孩都應該知道爸媽的愛是永恆
犯錯了不只是施予懲罰,一定一定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會被懲罰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爸媽不理你不是不愛妳
而是你這個行為,或是這樣處理情緒的方法
讓爸媽或其他人覺得困擾
並且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找到面對負面情緒的替代方法
(我果然是老師,還教人家怎麼教小孩,真不害羞,不過在學校我也是這樣告訴導師,面對哭鬧不休不理越哭越大聲的孩子不要只是採取忽視法,還要加上告知原因、找尋替代方案的過程,孩子才不會有被拋棄的感受)

扯遠了,回到番茄身上
在阿公阿嬤家和小姐姐玩
小姐姐拿什麼番茄就也想要什麼
告訴她不能拿姊姊的東西,如果想要玩,要姐姐點頭說可以才能拿
沒有一定要大的讓小的,孔融讓梨是很奇怪的故事
東西是誰的就是誰的,所有人都要尊重擁有者的意願
這是物權觀念建立的第一步


最近想要幫番茄買磁鐵書,也想要拿貼紙來玩
遊戲有遊戲的規則
但不一定要遵守
在和學校的孩子互動時也是如此
大創買的椅子疊疊樂可以是疊疊樂比誰疊得高,也可以顏色分類,也可以是扮家家酒的媒材
停車益智遊戲可以照規則想辦法移動車子,也可以照著卡片上排車子的順序
積木可以拿來組裝成車子、房子、動物,也可以拿來當疊疊樂
這是孩子教我的
規則是規則,遊戲是遊戲
從遊戲治療學習到的這些不只是治療,是普同的觀念
與孩子陪伴也是如此
看孩子如何反過來陪伴父母,展現小腦袋的創意

 


制約其實就是最初期的學習
孩子邊在制約中認識世界,同時透過創意延展各種可能
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也是父母的學習
更重要的是
小童終於準備登陸地球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表達 遊戲 制約 模仿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