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改編自宮本輝的同名小說,在那個時代已經有彩色膠卷,導演小栗康平卻特別使用黑白膠卷來呈現。不知是否礙於硬體器材,使得在觀影時有些畫面輪廓不太清楚,但這種黑白的呈現,卻帶來一種破舊、頹敗的視覺感受,誠如影片標題「泥河」,埋藏著一股混濁不清的情感。

故事背景是戰後的日本,雖然是第三人稱的說法,主要卻還繞在小男孩信雄身上,以小男孩的眼光來注視著世界,並以其生活及周邊事物為背景。

場景發生在河川旁的貧困小鎮,狹小的道路、低矮的樓房,為視覺帶來切割不開的黏稠情感,看似無關卻又因河川而連在一起的瑣碎小事,
河是生,卻也是死亡,就像黑色與白色,是絕對與極端的兩邊。

 

信雄和阿喜之間的友誼是純真的,但在他目睹阿喜媽媽接客的場景時,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在兩人四目交接的那一刻,信雄是感受到阿喜媽媽眼中的痛苦與無奈,小小年紀的他不能夠理解,但他卻感受到了那股悲傷,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用眼淚說明,哭著離開並不是因為討厭,而是一下子無法弄清楚自己的感覺。

 

河包容一切,不管是清澈的水還是污黑的泥土;包容信雄的家庭也包容阿喜的母親,我想起遠藤周作《深河》裡的恆河,像上帝一樣,接受所有包括貧窮、富裕,接受人類所有的生老病死,毫無排斥地,相較於人的狹小心胸,有些人排斥阿喜的母親並予以嘲弄,河的包容是更寬廣的,在這裡蘊育了生命,也在這裡結束。

 

泥河就像這個世界,雖然流動緩慢,雖然表面看來澄澈,卻還有底下如泥沼般的渾沌。導演用簡單的兩種顏色,帶點淡淡憂傷的敘述,呈現出這個複雜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