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已經大四了,有種進入人生某個階段尾聲和重大改變的感覺,身邊同學紛紛準備著迎接不同的未來,不像過去求學時的同一目標:考高中、大學齊心一致的感覺〈雖然目前身邊的人大部份都要考研究所〉

雖然我還有一年才畢業,不過那是因為被規定得修滿三年教育學程的課,所以我的心在今年也隨著其他同學一起畢業了。於是我想來描述一下我對世新的感覺和感情,為人生中的這個階段做個回憶和整理:

我高中推甄的學校就是世新,推的是中文系〈想推社心,不過名額滿了只好推中文系〉世新中文那年推甄只看國文成績,國文必須要達14級分(滿級分是15),第一階段很不幸就沒上〈當時爸媽還安慰我沒上也好〉,之後申請其他學校也沒上,註定是聯考〈指定考科〉的命。在渾渾噩噩的半年過後,很莫名其妙的又考進世新社會心理學系,我還記得當時打電話給我的媽媽,和我打去給遠在蒙古的爸爸報告這個消息時,他們都用一種聽起來很無奈的口氣對我說:「恭喜」。

恭喜什麼?恭喜我考上想唸的科系〈當時想唸的是社會學〉無奈什麼?無奈我考上的是世新大學,這個在他們那一代人眼中是從專科升大學,是他們那年代大學的最後一個志願。還記得之後全家人帶我上台北找房子,那是我第一次進到世新。當時世新正在整修,學校都是油漆味,第一印象是一間很小間、有點雜亂〈因為在整修〉的學校,一下子就全部走完了,和印象中的大學不太一樣,和小時候常去的清華和東海大學也很不一樣。

吃午餐時,坐在後門現在已經不見的新綠洲,爸爸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是他們學校的學生〈台中一中〉,已經在準備重考了.....」下一句話還沒出口,我的眼淚馬上奪眶而出〈害我開學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去新綠〉我感到非常生氣、無奈和委屈,那種心情很複雜,我從小就非常非常非常討厭那種以考試成績為絕對標準的教學,必須強迫唸著毫無興趣的課本、背著沒有意義的數字、呆板的專有名詞,國、高中的教育體制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夢魘,是我急欲擺脫,不想再面對一次的恐怖環境。從國中開始每次一到大考我就開始焦慮、睡不著覺、胃痛,還會痛到半路走不回家打電話求救,大學聯考前夢到自己連最低錄取標準都沒到、連志願卡都不能填的惡夢,嚇得我一身冷汗。所以當國中同學寫信來跟我說他不認同台灣大學教育,認為只是任你玩四年時,我的感受是:玩不玩看個人,但我知道至少我可以較有選擇性的唸自己想唸的書、修自己想上的課〈現在看來好像也未必〉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所以當爸爸暗示明示希望我能重考時,第一個感受是我不想再過一年那樣的生活了,另一個是覺得我只是讀書達不到爸爸的要求,就好像是一個在這一方面很失敗,讓他們丟臉的女兒,可是又覺得自己很委屈,很複雜的感覺,但是我很確定絕對不會也不要重考。

於是我就這樣進了世新。 

到現在大四了,其實很喜歡這間學校,剛進來覺得這學校雖小卻很熱鬧,許許多多的活動辦不完,透露出的新奇與朝氣,走在校內到處都是攝影機和拍片的人群(之後就變少了),世新的學生敢發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我上通識課的感覺〉生活充實,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所非常可愛的大學。每次和別人說我唸的是世新大學都有一種驕傲的矛盾,驕傲我是多喜歡這間學校並以它為榮、矛盾在意的是別人的眼光(而且唸的不是新聞系,每次都要解釋很久我唸的是社會「心理」不是社會「新聞」)我對這間學校很有認同感,也希望它能變得更好,另外世新正妹真的很多,應該說會打扮的人很多,走在校內覺得自己沒打扮感覺會有點格格不入。

另外大學生活中感受最大的差異在於資訊的接收,台北資訊發達,藝文活動很多,許多電影、展覽等都只有在這個城市才有出場的機會,特別是在重視電影和藝文的世新,讓我能輕易接觸到更多這方面的刺激。 大一上學期幾乎每個禮拜跑國家電影資料館,還有看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記錄片、光點戲院、北美館…….好多好多,大一一學期看的電影比我高中以前18個年頭全部加起來還多。我覺得這是身為台北人該珍惜的地方,也是所有來台北唸書遊子該好好珍惜的資源與福利,不然就枉費花這麼多錢生活在這個物價高的都市了。 

許多人批評台北的冷漠、都市化、太快的速度,我卻覺得台北帶個我很多是這個地方才有的難得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