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次逢年過節或是爸媽有朋友來新竹爺爺奶奶家玩,奶奶都會從揉麵團開始,搓小小顆湯圓(我試過都搓不圓),用大鍋子煮很多,印象中不管是客家湯圓還是包粽子(粽葉也是去田邊採的),我總是喜歡偷吃剛炒好的香菇。這幾年奶奶身體狀況不佳,已經很久沒吃自己包的粽子,煮湯圓的重責大任也轉到媽媽這來自閩南的客家長媳一手承包。
這次回新竹媽媽說要煮客家湯圓,剛好前幾天才看阿基師示範的版本,跟在媽旁邊觀摩指揮(阿基師說怎樣,阿基師說怎樣的)以下:
材料
1.蝦米
2.香菇
阿基師說把蝦米爆香用蝦米的油去炒,但要看蝦米的品質,用的蝦米不夠好沒有油可以爆。另外,阿基師說要把香菇水和泡蝦米的水倒進去回鍋加味,但我媽說坊間的這些食材都加很多化學物質,泡出來的水質反而有害身體,不建議加進去。
3.茼蒿,很重要,大把大把丟別客氣
4. 芹菜
5. 韭菜
7. 湯圓
8. 胡椒鹽
9. 鹽
10.油蔥
11. 我媽用閹雞熬煮的雞湯
(12.阿基師有加肉絲)
步驟
1. 炒蝦米
2. 炒香菇
3. 炒芹菜、蔥和韭菜
這三個要分開來炒味道才會有層次
4. 我媽用高級一隻五百的閹雞煮的湯頭,把前面炒好的東西通通丟下去
5. 煮湯圓
阿基師是邊炒的同時邊煮湯圓,湯圓浮起來就撈到炒好的鍋子裡煮,不過這步驟分開來應該沒太大的差別。記得煮湯圓要一直翻攪才不會襙灰搭。
6. 湯圓加進去
7. 茼蒿加進去
8. 加鹽和胡椒鹽調味
9. 完成前加油蔥,沒加到我阿婆吃得出來
大功告成,超好吃!
我重口味都會再偷加醬油,或是這次有燉好的豬腳汁。湯圓也可以替換成蘿蔔糕之類也OK,下次要自己煮。
過年前可以控窯
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