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機會看了電影”派翠克一歲半”,影片風格好萊塢,劇情趣味溫馨不嚴肅,內容描述一對同志伴侶因程序瑕疵,期待已久嬰兒房都布置好,卻因1.5歲被誤植成15歲領養到一個恐同的叛逆少年,因而延伸出關係的挑戰與磨合。(內有雷請小心慎入)
這部電影的主角都長得好好看呀
這部電影的角色定位是中產階級的同志伴侶,Göran在社區擔任醫師,Sven看起來是公司的白領階級,搬到中產階級社區第一天舉辦了歡迎派對,鄰居詢問Göran太太呢?
➻某種中產階級的標準配備1:一個丈夫、一個妻子、一到兩個小孩
我妹在澳洲的home爸home媽沒有婚姻關係,有各自的孩子,他們不稱對方為husband與wife,而是我的partner--伴侶,多元成家的意涵不只是針對同性戀婚姻關係,而是跳脫既定的夫與妻的關係。
影片不斷用畫面帶過社區中的其他家庭,表面上的和平幸福,卻從私底下的對話揭露異性戀家庭可能面臨的千瘡百孔:隱瞞與欺騙。
➻某種中產階級的標準配備2:和樂融融的社區氣氛、整齊一致的花園、漂亮的房車、派對、遊行、微笑的虛假面具
故事的主軸雖是這對同志家庭,但整個社區帶過的異性戀"正常家庭"透露更多畫面有很多沒說出的符號意象。
期待嬰兒加入過程的準備,也是充滿性別意涵的呀
關係的衝突不只是發生在異性戀家庭中,故事中的Göran與Sven因為Patrik也面臨很多衝突,Sven有酗酒以及情緒控制的問題,影片中拉近拉遠都暗示著不同面貌的家庭,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衝突與磨合,不只發生在異性戀或是同性戀的家庭生活。
瑞典是全世界第九個承認同志婚姻合法且可以領養小孩的國家,但仍舊有許多性別歧視(讓我聯想到龍紋身的女孩)。
到底何謂完整的家庭?過去的標準已不適用於今天,家庭的形式已不是重點,關係的營造,愛與接納、關懷,才是期待追求的本質吧。
即便如此,電影也只呈現出一種家庭的樣貌,不是所有家庭都是幸福的(也不是所有同志都能如此長相俊美又會賺錢啊),如果角色設定變成又醜又窮的同志,故事就不會這麼"好看"了,更多種崩壞的家庭與人生,或許可以從Patrik和Steven的前半部延伸出不同樣貌的故事,畢竟現實不總是完美的結局。
延伸
Patrik, Age 1.5 派翠克,一歲半?:彩虹版的美麗人生
現實世界中,擁有兩個媽媽、一個妹妹的Zack演講影片,相當感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