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心血來潮換了版面,是因為看了老貓學出版的這篇「編輯可以不知道排版嗎」以及「傳統編輯對部落格新手的寫作建議」,看完冒了一身冷汗,美編和文字編輯的排版可不能本末倒置,在資訊迅速變動的今天,易讀性不容忽視!
這兩篇文章分別提到,現在出版〈網路、紙本書籍、雜誌.....〉為了求生動、活潑、漂亮而往往忽略文章最重要的本質:方便閱讀。舉例來說,現在許多文章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字型多樣、內文排列不規則、字體顏色太淡、太刺眼、太多變化,不管是網路閱讀或是紙本閱讀其實都對讀者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干擾。
因為空間、技術的進步與多元,反而使最根本的內容被遺忘了,老貓說這是因為要克制不炫耀的心情,我覺得還有人為了追求自己的獨特性,當每個人都可以寫blog、甚至越來越多人靠網路成為知名作家的同時,要如何讓閱聽大眾區分出自己的獨特性,即是仰賴最直接的圖像刺激來達到目的了。
當然blog是為了展現自己的風格、分享心情、抒解壓力,所以主要還是寫給自己爽才是重點,但若是看重人氣指數的話,想想自己常常去看的blog也是以文字內容吸引我為主。
除了部落格,有些課本、學術期刊的編排和文字的使用也讓我忍不住想抱怨一下:
一、標題定位不清
我在許多課本、專業用書上看到標題下的點之間是沒有關係的,或是之間的關係不直接,例如第一章如果是講精神分析學派,那麼第二章理所當然也要以另一個學派為分類,或者是以同等級的標題為重點,但是有些書可能第二章變成在講精神分析的人性觀,然後第三章又變成在介紹夢的解析,對我來說這種標題的不一致會造成想法歸類上的困擾。
二、順序不一致
在一些學術期刊常可以看見A學派和B學派之間的比較,我個人私自覺得,如果文章一開頭是A學派先提再介紹B學派,那麼整篇文章最好就延續這樣的順序,先介紹A再介紹B,這樣在理解上有一種空間的易讀也比較容易了解和記憶,但是很多學者往往喜歡第一點先介紹A再介紹B,第二點又變成B再A,常常讓我看了會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雖然不是太大的困擾但還要花一些時間再重新整理一次。
三、標題與標題性質重複
許多文章常常會第一點其實和第二點在講一樣的事,或是1,2,3點在講同一事情的不同向度,第4點又是另外的事情,這有點類似第一點的標題定位不清,或是文章段落分好幾段,但其實內容是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或是之間有一點點不一樣,我想這點比較難做好,這和邏輯思考有很大的關係,當然和熟悉程度也有關,我自己在寫文章時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擾,不知道該如何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外還有相同名詞在同一段落、章節、書中出現多種不同稱呼也是翻譯書最常出現的問題,我自己在寫同一份考卷目前最大的困擾是在寫Client時我到底該寫案主、當事人還是個案?每個學派好像又都有不同堅持,如果我第一題使用了案主的稱呼,第四題題目卻又出現當事人時,我該如何使用?還是以統一使用個案或當事人比較保險,其實也是自己要小心注意的地方。
在PPT的格式上則是希望標題與標題之間同類型的能使用相同的字體、顏色和樣式方框,文章圖片最好和內容有關,背景圖片也不要太複雜〈當然正式和非正式、報告對象年齡的不同對PPT要求也有差異〉
網路最重視文章的方便閱讀,讓我想到考試時老師也希望能改到方便閱讀的考卷,因此把這一套帶進寫申論題的方法不知是否適用,因此我決定嘗試以下:
*每段以3-5行為主,段與段之間空一行
*行距不要太小,字體大小適中
*因為申論題每行字數多,所以開頭還是空兩格方便閱讀,但是每段最好開頭能夠統一
先是這樣了,當然到了考試現場時這些我可能都控制不了了吧!
補一:原來在HTML用
分段和在word使用Enter都是強制分段。
- Mar 09 Fri 2007 13:04
排版的藝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