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早上和資源班老師討論個案的親子衝突,超級有愛的資源班老師說,只要和這樣的家長一起吃過一次早餐,就知道小孩來學校為什麼一直在生氣。



大概是工作的關係,大概是天性的關係,我和韋哥生下番茄後,我說我們不打小孩喔,韋哥就也接受了。

有好幾次好像快要忍不住了,但是我們彼此提醒,不可以打小孩喔。就這樣我們的孩子一個長到六歲多,一個三歲多,覺得不打小孩很好啊,小孩也沒有因為這樣就無法無天,當然也會有發脾氣和想耍賴的時候,但是不需要用打的也可以溝通,六歲的小孩可以、三歲的可以、一歲多的時候我覺得也可以,那些大家所說可怕講不聽的terrible 2或terrible 3我們都順利的度過了,很想把這樣不打小孩的經驗推廣出去。

小孩是可以溝通的,大人的情緒穩定,小孩就會安心就能夠平靜,我真心覺得,會想要一直打小孩的大人,是因為不夠照顧自己的心情,讓自己的心一直處於動盪的狀態,我認為大人會想要打小孩,很多時候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已。

上禮拜收到人本教育的愛的手冊,談如何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

大概稍微翻了一下,這本書有學者的文章、是實戰的手冊,也有理論的依據。在我家的小孩、學校的小孩我都可以看到,正向具體肯定絕對比嚴厲體罰更能達成道德的內化。

書中放進史英的一篇文章,提到Piaget的道德發展假說,文章說有些人拿Piaget的他律說來支持體罰,但史英解釋,Piaget這裡指的他律是指兒童還沒有能力判斷事情的是非,因此不得不服從大人的規範。

成人的約束越多,越會影響兒童自己發展超道德,必須從和他人平等合作的經驗去培養,抵罪性的懲罰會讓孩子只知道被罰了,但不知道原因為何,回報性的懲罰類似自然懲罰,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犯錯的結果,並教導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不打小孩並不是放任小孩,當小孩做錯事,我們會堅定嚴厲的阻止並說明為什麼不可以,當小孩情緒失控無法冷靜的時候,我們會抱著他請他先冷靜下來再好好說。

常常接觸過度體罰的案家,真心覺得體罰的副作用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還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