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常逛PTT媽寶版,看到許多爸媽和長輩對於食的激烈衝突,因為不好意思明說而壓抑在心裡的情緒有一天爆發,嚴重影響到關係,有些我看是太過了,這個時代飲食也變成一種信仰,還沒有死(發生)之前,有一些難以辨識,但有一些已經可以顯而易見。

 

一直在想過動、零食、診斷和時代間的關係,以前的人也是用零食養大小孩的嗎?從小我爸媽就不太讓我們吃零食,越長大越嚴格,看電視的時間也嚴格控管,但不受限的孩子也未必長得較差。

但我自己很愛吃零食,我媽常念我自己亂吃卻管番茄不能吃。

 

一定要強調,韋爸媽還有韋哥的兩個姐姐都是超級好的人,我非常喜歡他們,我非常幸福,下班以後只要帶著皮囊回韋爸媽那邊接小孩就可以直接吃飯都不用幫忙準備,只要吃完以後洗洗水槽裡的碗,到客廳還有削好的水果可以吃,有這樣體貼的家人真的是祖先保佑。只是(既然降強調了,後面一定會接個轉折語句啊ㄎㄎ)..

 

只是,對於飲食的觀念,實在是差很大。

 

番茄突然愛上喝水,玩一玩看到水杯會拿起來猛吸


和韋爸媽最大的教養衝突大概就是零食,明著講好多次,韋爸媽還是經常瞞著我們餵番茄吃餅乾,知道我們不喜歡一開始不承認,到後來會惱羞成怒抱怨是番茄自己想吃他們也沒辦法。

 

貓咪也可以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但有好幾次我們看到,番茄拿著包裝在玩,韋爸媽就說番茄想吃:番茄拿洋芋片的桶子>番茄想吃洋芋片、番茄拿科學麵的袋子>番茄想吃科學麵、番茄拿遙控器>沒說話!!!如果番茄沒吃過這些東西,以她現在的年齡,並不會知道這些是可以吃的,很多時候她只是拿著玩就好,並沒有哀哀叫,韋爸媽卻說她想要吃,阿公阿嬤開給妳吃,過年的時候拿甜布拉基的麻花捲給番茄咬,私底下更是不知道吃了多少餅乾。

 


有的親戚會說,這父母怎麼這樣,都不給小孩吃餅乾,小孩好可憐,父母已經拼命表態說不給小孩吃零食了,還會打開來硬塞,我真的不想變成一個不好相處毛很多的媽媽,但是真的要拜託一些長輩,稍微體諒並尊重一下每個父母的教養觀都不一樣呀。

思考這是否為教養潮流,如果只是想玩包裝,可以不要拆開來給番茄吃嗎?太重的口味不只是對身體不好,也容易不吃正餐啊。

是爸媽過度的擔憂嗎?韋爸媽帶番茄很辛苦,我們非常感謝,到底吃進肚子是不是影響這麼嚴重呢?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長輩帶得輕鬆,不需要靠零食安撫小孩呢?
我指的零食,是指明顯重口味、色素、化學物質含量高的餅乾,我們也不是絕對不讓番茄吃,只是養成習慣天天都要,台灣食安問題那麼嚴重,對這些零食真的很不放心。

這時候只好搬出專業指示,醫生有說,三歲以前吃零食和過動、過敏以及容易生病免疫力差有高相關,零食雖可以短暫達到安撫的效果,但反而容易造成依賴與注意力不集中。

零食當中會引起過敏的物質非常的多,包括黃色色素,紅色色素,防腐劑(苯甲酸鹽),抗氧化劑,保存劑,人工甘味劑,族繁不及備載。相信我,妳絕對不可能買到零食或飲料,是不含上述任何一樣物質,除非是自己做的。這些物質所造成的過敏反應,不是到醫院抽個血,驗個過敏原就可以知道的。它們大部分不是蛋白質而是化學物質,融入身體之後會引導免疫系統逐漸高敏感化,讓身體一直處於容易過敏,蓄勢待發的狀態,好像動員戡亂時期的緊張氣氛。這絕對是有些病人的過敏會好,有些病人卻老是不會好的關鍵所在!

節錄自黃瑽寧醫師部落格文章:零食文化

 

零食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廣大而漫長的,我們都不想擔這個風險,想了好幾晚,不願意因為飲食而造成家庭的不愉快,自己沒有能力自己帶孩子,有什麼資格抱怨辛苦的韋爸媽呢?真的好煩惱啊,好多朋友傳訊息叫我為了番茄的身體硬起來,把話說絕一點,這我實在一點也不願意,像PTT版上的媽媽們,因為孩子的飲食和公婆關係搞得很差,甚至夫妻失和。


養兒其實是一場權力的爭奪,誰握有權力決定嬰兒吃什麼?穿什麼?怎麼玩?怎麼睡覺?...每一項都由身邊的大人決定,對主要照顧者而言,是成就感的來源,也是艱辛的帶領過程,抓越緊就越辛苦、意見越多越難執行得好。

 

番茄現在的主要照顧者有兩組人馬,我/韋哥、韋爸/韋媽,意見分歧會很麻煩,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想要番茄好


為什麼要爭奪主控權?


嬰兒憑藉本能生活,餓了吸奶、不舒服就哭,漸漸開始敏感認識世界、用周遭接受的訊息習得應付更複雜的情緒。

以前念普通心理學,有提到關鍵期Critical這種說法,有點像deadline的概念,錯過就來不及了,或是三歲定終身,不管心理生理皆然。想到上次督導提及,Vygotsky是非常指導式的,由大人協助建構出孩子的世界。

資料來源:http://www.pythagoras.org.za/ZPA和ZPD不同,憑久遠的印象隨意挪用,又或者用Piaget的基模(schema)來說明。

 

那些小小的ZPA在大人什麼能什麼不可以的限制下,塑形成孩子的品格、態度、認識世界的方式,而機會就那麼一次,改變不容易,所以才會覺得要把握那時間限定的機會,避免發生遺憾。

這些說法學派紛雜,也有被認為是階級差異的討論,身為一個母親,我選擇相信這種說法,也認為在番茄長出判斷力之前,必須由父母暫時代替決定。

我曾經陪一個導師家訪,孩子有嚴重的過動,上課會嚴重干擾同學,也有暴力傾向,我一走進家看屋內的擺設就明白了。

書桌在電視旁邊,爸爸說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很久,追問後爸爸坦誠,孩子寫作業時,爸爸在看電視、弟弟在旁邊吵哥哥、媽媽在廚房忙碌、阿嫲最愛買巧克力牛奶給金孫,這些都是造成過動的高指標,除了飲食,還有關係間互動的學習。

我也常常在想,是否自己進入主流教育,就信了規訓的那套做法?但面對無自主能力的番茄,我也只能一邊不斷自我質疑,一邊嘗試自己最認同的方式。

對於飲食,我們也成了折衷派
目前和韋哥討論的結果,篩選我們可以接受的零食給韋爸媽餵食,為什麼會擔心不可行,是因為我們之前準備的副食品公婆說番茄不吃,還是自己另外準備,韋爸媽之前也提過番茄就愛學小姐姐,如果小姐姐吃,番茄可能也會要吃一樣的,但我們總不好要求小姐姐不能吃,所以先試試看番茄吃自己的零食,如果真不可行再來想對策。


目前準備的是義美出的原味綜合堅果,搗碎後裝在樂扣給番茄吃。在家裡餵番茄超級愛,堅果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腸胃蠕動也很有幫助。

IMG_9698  

 

每個父母都在嘗試中學習,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已經是夠好的父母,只是選擇信仰的差異不同,要面對的挑戰也不同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零食 文化 身體健康
    全站熱搜

    愛咖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