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早,領隊王小冬帶領我們一票人在濕冷陰雨的台北城行走,第一站是日星鑄字行。
今天有導覽活動,我們進來時已經講解超過一半。關於撿字訓練困難以及其他種種(看得眼花撩亂啦),日星鑄字行一直很努力的在進行文化的保存
還記得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嗎(努力搜尋以前的課本回憶)?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術起源於中國。早在隋唐,雕版印刷大行於市,傳至宋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約1040年),歷代出現各種活字,包括膠泥木活字,陶活字,瓷活字,銅活字等。
中國一開始用膠泥,後來使用木製,從元朝開始有使用金屬的跡象(從錫到銅), 到19世紀,鉛字印刷從西方傳回來。
歷史時間順序間的競爭就像這樣在兩條平行的時間點中拓展,互相映證、對照,前進。日星鑄字行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鉛字銅模印刷廠,從現在老闆張介冠的父親開始,經歷過輝煌也到了現下的暗澹,必須靠著其他網路行銷等方式保存工藝。
依然有在接訂單(李登輝女兒的喜帖在這裡印製的),同時透過鉛字的販賣營運維護,但仍是虧損。
這三年來美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外學者從網路上得知日星,自費跑來台灣參觀,離開時都留下一句「你們的政府在做什麼?」的疑問。日星僅靠張介冠夫婦兩人經營,供應仍使用鉛字的印刷廠,一個月的鉛字收入僅三、五千元,如果將七十坪的工廠租出去,每月反而可收八萬元房租,還不用虧水電費。 上海某單位認為鉛字在文創方面有很大的商機,缺乏技術的他們非常希望張介冠能去幫忙,最好連日星的器具一併帶去,價格好談。台南市也曾熱情邀約日星到孔廟旁設工藝館。但張介冠靦腆笑說:「我還不想輕易放棄台北市,更不想放棄大同區。」
張老闆興沖沖說到想要改建兩邊的窄巷,做為文化展示用,讓觀者可以更清楚一覽鉛字的歷史和供用的歷程。憑著一股熱血維持到現在。說起印刷廠的辛苦輕描淡寫,更在意的是這樣的工藝該如何傳承如何被重視?
如何撿字:分成常用字和罕見字,撿字者可以清楚找出字所排放的位置。木頭櫃子的設計方式,四為基本單位。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
老闆張介冠親自帶領大家認識活版印刷。
最大的字體是一級、囍的多變和李登輝有關,這些鉛字有在販售。最小的五級8塊(非常小),四級20。有找不到的字可以請老闆幫忙。也有賣木盒子將撿好的字直接排進去,用印章蓋出來的感覺好棒!
日星鑄字行
北市太原路97巷13號(近承德路)
02-25564626
【週六及週日】僅開放單週週六: 早上九時三十分至中午十二時